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评论频道>画里有话
“学生向老师要分”需辩证分析对待

2018-02-11 14:34:22

来源:  



    

    每到学期末,高校都会出现学生向老师要分的现象。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1名高校在校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5.4%的受访在校生承认自己向老师要过分。学生找老师要分的最常见原因是怕挂科重修。49.2%的受访在校生称身边同意学生要分请求的老师多,72.4%的受访在校生认为拒绝学生要分的老师有原则。(2月8日《北京青年报》)

    因怕自己挂科,超3成多的大学生曾向老师要分。对此,网友也是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大学生纾解学习压力的一种方式,不必大惊小怪;也有人指责要分的大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在笔者看来,“要分”现象应综合分析,辩证对待。

    众所周知,“挂科”对于大学生来说,绝对是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挂科”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可能造成大学生没有学位证、毕业证,无法正常毕业。

    首先,挂科学生应当反思自己的学习有没有问题。“没有挂科的大学,不是完整的大学”,这几乎成了现代高校学子的一种共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高校教学管理的严谨。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不是为了混文凭。“要”来的分数再可观,也是假的、虚的。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辜负了家人、社会的期望。也是缺乏诚信,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表现。学生怕挂科重修,当然可以理解,但重在平时努力学习,争取考个好分数,而不能指望期末向老师“要”。然而,挂科学生太多的大学,也不是完整的大学,至少表明学校在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上出了问题,挫伤了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挂科制度一直为高校学子所诟病。鉴于此,自2012年开始,中国矿业大学取消了挂科制度,大学生如果考试不及格,可以一直考试;如果学生对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满意,还可以申请再考。

    事实上,挂科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伤害,例如会造成大学生有羞愧、恐惧、痛苦、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一般大学生得知他们挂科,都是在期末考试后的暑、寒假里,这样会对他们产生长时间的身心折磨。特别是,挂科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也将造成严重影响。一般用人单位看到应聘毕业生有挂科经历后,考虑录用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许多。

    因此,对于“挂科”现象,如果是个别学生的现象,学生个人应当吸取教训、努力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向老师“要”。如果挂科是大面积的问题,高校则应反思:是教学难度要求太高?还是教师教学有问题?或者学生管理方面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挂科的问题,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王惠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集团介绍 | 集团邮箱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烟台日报社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