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期

莫赤裸裸围着升学崇拜乱跳舞

2021年06月09日 08:26:00

水母网首席评论员 姜春康

评天下事,瞰人间情

评瞰天下,老姜说话

为民发声,掷地有声

这里是水母网打造的原创评论专栏——评瞰天下

大家好,我是老姜

本期是【评瞰天下】第210期

每年高考,“状元”不仅是人们关注焦点,更是不少人炒作热点。教育部每年都会敲一敲“禁令”,地方考试院也会把分数捂得很严实。

以往,不少地方宣传“高考状元”炒到发烫——奖励方式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奇葩,奖金也越来越高,可谓是出尽怪招奇招,有奖励133平米状元房,有送高额奖金。这些都是对“高考状元”的异读,让原本单纯的高考变得铜臭气十足,拜金味道很浓。

剖析原因,因为“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密切相关。

现实中,尽管不少省市严格规,考个人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不向各地市招办、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总有一些学校、机构,甚至地方教育部门,以“状元”为荣,目的是彰显其“升学率”,即使有“禁令”,也容易找擦边球继续变相“炒”。

老姜认为,禁炒“高考状元”,关键要摆脱“升学率崇拜”。只要“升学率崇拜”不根除,“高考状元”的话题会一直存在。

退一步讲,即使没了“高考状元”的话题,类似“高分学生扎堆”“一个班级多少人被录取”等新闻依然会“跳”出来。从本质上看,后者和“高考状元”一样,呈现出的都是在“升学率崇拜”下念的经。

在上海,曾出现这样一个新闻:一学校要求“排名90名后”的“差生”,签订一份“放弃高考”的承诺书。该中学的行为不啻为一“霸王条款”,更是赤裸裸围绕“升学率崇拜”乱跳舞。要求“差生”放弃高考,无疑是“升学率崇拜”下的蛋。只“唯分马首是瞻”,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摆脱“升学率崇拜”,需要实打实的制度落地。

时下,一些学校拿升学率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有的甚至直接和教师的薪资挂钩,这样的考核体系势必导致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歧视“差生”。而若以素质教育角度观瞻,成绩差的学生未必能力差,天生我材必有用,真正一无是处的差生并不存在。

从以往的教育实例来看,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中,升学率成了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一度成为非常敏感和重要的环节。这就意味着,教师一定会将这一重要部分传递到学生身上,并有所外部反应,不仅学生压力加大,就连教师也会出现种种亚健康状态。在“考考考,学生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导向下,“升学率崇拜”难免也会扮演成“教育绊脚石”角色。

因而说,只有摈弃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即使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才是“釜底抽薪”之举。

禁炒“高考状元”,有助实现教育公平。

但摆脱“升学率崇拜”,却非一日之功。

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公平和资源公平共享两个重要方面,但在“升学率崇拜”的背景下,显然这两个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干扰。如果能真正将升学率从教师绩效中剥离出来,既是制度进步,又能有效避免对“高考状元”的追逐。

专栏策划:高春宽  责任编辑:刘家昌

评天下事,瞰人间情。
评瞰天下,老姜说话。
为民发声,掷地有声。
这里是水母网打造的原创评论专栏——评瞰天下。
大家好,我是老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