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评论频道>时政评论
巨型关公像二次“大意失荆州”抽的是扭曲政绩观的脸

2021-09-08 15:15:22

来源:天目新闻  



政政有词巨型关公像二次“大意失荆州”抽的是扭曲政绩观的脸

图片来源:荆州市政府官网

时隔千年,关公应该想不到,会以这样的方式二次“大意失荆州”。

昨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评论文章《巨型关公像教训深刻》,算上去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通报批评,湖北荆州的巨型“关公像”已连续两次被国家有关部委点评批评。

面对近日汹涌的关公铜像搬迁舆情,荆州市委书记吴锦反思称:“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近年来,由于旅游行业的火爆,各地依托当地名人争相建造人造景点,粗制滥造文化景观,不去挖掘文化内涵,反而追求高、大、全,最终成为当地的文化笑柄和败笔。

先建后移 浪费3亿多元

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建成于2016年,总造价达1.729亿元。

去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湖北巨型关公像、贵州独山水司楼有关问题。

据通报,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媒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进行了调查。对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予以通报。

日前,这个巨型“关公像”开始拆卸转移,搬移工程总投资1.55亿元。

先是违建、后又搬移,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如此劳民伤财的行径,也终于引来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批评。

文章指出,党中央三令五申,严禁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严肃查处并通报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件。

但现实中,仍有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所谓政绩,不切实际、瞎拍脑袋,打擦边球,甚至不惜违纪违法,破坏当地民俗民风,破坏历史风貌和文脉,项目建设盲目追求“大”“最”“全”,耗费巨资造景,搞噱头、造声势,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短期利益。比如,陕西省韩城市耗资1.9亿元建设“鲤鱼跃龙门”景观,贵州省独山县投资2.56亿元建设“水司楼”,这些项目劳民伤财、脱离实际,将形式主义、扭曲政绩观演绎得“淋漓尽致”。

荆州市委书记反思

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的耳光

早在去年被住建部通报批评后,荆州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整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积极推进项目整改。

据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针对湖北荆州巨型关公雕像未批先建这一情况,荆州方面表示,已组织邀请规划、建筑、雕塑、文保等方面权威专家,对关公雕像搬移选址方案进行咨询论证。

政政有词巨型关公像二次“大意失荆州”抽的是扭曲政绩观的脸

搬迁中的“关公像”。

时隔近一年,关公像终于启动搬迁。9月3日,湖北省荆州市资规局回应“荆州巨型关公像迁移点将台”项目,称迁移地点将台系历史文化景点,规划建设手续正在办理中,雕像拆除后,待手续完善再重建。拆除单位工作人员称,巨型关公像拆除工期至少2个月。

日前,荆州当地媒体公开了市委书记吴锦8月24日在全市“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暨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大研讨主题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录音整理),“关公铜像搬迁”一事也被提起。

吴锦指出:我们有的干部只揽权不揽责,遇事先从“免责甩锅”出发。属地责任被滥用,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工作“互为前置”造成过程损耗。

“最近,我看到网上一些关于关公铜像搬迁的舆情。说实话,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吴锦说,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不去争取相关政策,进行点状调整,不严格把关、听之任之,最终造成现在我们都不想看到的最差选项。

不迷醉于各种速成的文化产品

把功夫下在“人”身上

实际上,近年来宣称“弘扬传统文化”,制造大型人造景观的,并非只有“关公像”。据不完全统计,大中型“人造景观”在全国数以万计,名头数不胜数。但真正成功的,成为当地旅游地标的人造景观却寥寥无几。

人民日报曾评论,文化本是历史的产物,但在现代社会这个积淀过程大大缩短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可能制造了一种错觉,文化产品不再需要孕育出精神内核,只要紧跟当前的市场供需、消费热点包装出来就可以了。

而巨型“关公像”的境遇,就狠狠打了那些粗制滥造文化景观者的脸。

据媒体报道,“关公像”所在的公义园开门营业四年,关公像作为景区核心景观吸引游客,但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投资总收入1.729亿,仅收入1300万元。

近年来由于旅游行业的火爆,各地争相建造人造景点,为当地提名气谋发展无可厚非,但一些地方为了盲目追求政绩,不切实际地瞎拍脑袋,打擦边球,甚至不惜违纪违法,破坏当地历史风貌和文脉,项目建设也盲目追求“大”“最”“全”,耗费巨资造景,最终却落得无人问津、潦草收场的结局。

陕西省韩城市耗资1.9亿元建设“鲤鱼跃龙门”景观,贵州省独山县投资2.56亿元建设“水司楼”,包括浪费3亿多元的“关公像”,这些项目都是劳民伤财、脱离实际,将形式主义、扭曲政绩观演绎得“淋漓尽致”。

任何文化景观,都是依托文化名人而存在。如何建立起游客与文化景观和文化环境的有机联系,还是需要把握好“人”这一核心元素。因为,人,才是一个地方最美的风景。

在快速变革的时代,把功夫下在“人”身上,而不是迷醉于各种速成的文化产品,才有机会找回打动人心的那股力量,才能营造出成功的文化景观。


刘家昌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