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评论频道
言轩细雨 | 推动烟台乡村旅游向精致化发展

2022-05-09 08:07:00

来源:水母网  



□王喜红 /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提升方向在哪里?如何实现真正的提升?值得我们去思考。

精致具有精美、精细、精品之意。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时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不仅为威海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大众旅游时代如何做好休闲旅游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导。烟台乡村旅游业基础良好、资源丰富,但总体发展仍处于粗放、初级阶段。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乡村旅游向“精致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不失为实施烟台乡村旅游提升计划的重要路径。

烟台乡村旅游兴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先后经历了农(渔)民自主自发发展的1.0时代、抱团发展的2.0时代、资本运作背景下的公司化运营3.0时代、乡村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的4.0时代。目前,正行走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代。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烟台乡村休闲旅游取得较好成就:初步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乡村旅游规划体系;各区县乡村旅游特色明显,旅游集群片区发展有序推进;多元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呈现。但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与省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突出的问题和短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创建滞后,乡村旅游景点较多。二是产品同质化,产品大众化,替代性差。三是产品开发级别低,一些县市区拥有很好的旅游资源,但被游客评价为“好山、好水、好无聊”。四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五是缺乏专业性的人才,缺乏先进旅游理念指导和科学发展思路。

提升乡村旅游精致化、精细化程度离不开三个方面,一是硬件基础设施要过硬。除了人性化,还需要品质和品位。设施不一定贵,但决不能简陋粗糙;二是软件服务必须跟得上。树牢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应跟得上时代,服务品质要高,吃饭、住宿、价格定位应符合市场规律;三要注重设计。一砖一瓦,一房一建筑,无一处不透着设计感。当前,推动烟台乡村旅游向精致化、精细化发展,应重点抓住五个方面:

一是推动全域旅游从地域范围的整合向标准、质量、宣传推介的全方位整合。(1)要开展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摸底调查。通过专家评价、网民评价、游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位真正富有胶东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及路线。(2)根据摸底调查情况,形成基础数据,编制“十四五”烟台市乡村旅游“精致化”发展规划。(3)对选定的景点和路线实现服务标准、服务质量、宣传推介的“三统一”。应打造烟台乡村旅游的独特品牌识别体系,构建各区市乡村旅游的系列品牌,并从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和品牌标志语等的精心设计和有机结合,到系列推介和市场宣传,进行系列操作。

二是坚持“生态化”“绿色化”路线。应严厉禁止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的过度开发和“伪生态”行为,大力提高旅游经营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生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乡村旅游经营中出现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要重视和加强对游客生态意识的教育和培育,通过激励和约束制度设计,推动旅游景点景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化。

三是精准对接游客需求。借助旅游大数据,科学定位烟台市及各区市游客需求、行为特征、消费特征等,精准分析和定位客源市场。在细分市场基础上,分层设计、分层营销。要创新旅游产品,做好旅游项目的创新开发,鼓励开发具有烟台各地特色的乡村休闲产品、土特产品,让游客在离开时买到心仪的“伴手礼”和纪念物。

四是丰富表现形式。注重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官的有机融合和多重体验。“听”要将烟台的仙道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商旅文化、农耕文化、改革开放文化融入乡村旅游。要创新讲好烟台故事,让烟台的乡村旅游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休闲打卡地。“嗅”应加大农村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的管理处置力度,避免气味污染,营造良好农村环境。“味”要注重农村土壤污染检测和治理力度,培育高品质有机农产品,让游客吃到真正安全有机的农家饭、农家菜、农家果。“触”要通过设计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领略真正的烟台文化、烟台习俗、烟台传统,增强游客在乡村旅游中的惊喜感、体验感,从而收获高层次的精神享受。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为丰富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形式提供了重要方向,乡村旅游沉浸式发展,应注重与中央顶层设计的接轨与贯彻落实。

五是强化全方位保障。(1)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应强化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交通改善、道路修缮应与乡村旅游线路开发一体设计、一体建设,增强乡村旅游景点的可达性。应全市统筹,开设乡村旅游线路的公交专线,完善乡村旅游指引标志。应加快乡村旅游智慧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大数据+乡村旅游的烟台数字旅游新模式。(2)重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应改变主要依靠村委会干部、一般农民开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广泛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乡村旅游培训,从服务理念提升、旅游常识的普及、当地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等方面,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全面教育提升。


刘家昌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