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13:30:00
来源:水母网
□于越 袁丰雪
党的十九大在国家的社会治理方针中首次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建构是以社会治理创新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而“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在于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功能的完善,以及推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政社民”互动模式的完善。特别是“政社民”新型关系秩序的建构,体现了自治活力、法治秩序以及德治精神的融合,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本文重点考察的便是其核心部分——自组织引导的价值依归。
自组织具有自创生特性
自组织系统最初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后来应用于对人类社会系统的研究,是对生命系统的考察。生命系统具有自创生特性,遵循着自组织的循环因果作用,是包含着价值维度的自然的目的性。因而自组织性是生命发展自然的存在,而非适用于某种功能而建构的结果。因此,从传播学视角来看自组织性,可以认为:自组织性是媒介技术迭代升级后自发地对媒介使用者赋权的结果。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以互联网媒介为中心的媒介技术赋能将信息的生产与传播由传统大众传媒时代位阶式的、单一的线性传播方式转变为基于个人目标以及自我组织协作的扁平化、去中心化的对话式信息传播模式,表现为信息源多元化、信息主体多元化、信息内容多样化等诸多特征。
承认信息源的多元化、信息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信息内容的多样化是承认媒介之于人与社会作用发挥的前提,是媒介化社会认识论的基础,亦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实践的认知论基础。
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规范自组织价值依归
依据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来考察舆情运动的动态过程可以发现,受众参与到舆情运动过程之中、促进社会议程的建构是融媒体时代基于媒介赋权所体现的受众群体信息生成的自组织化特征的体现。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让普通民众急切想要获知信息,由于媒介赋权的结果,此时的民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民众参与生产的信息源、信息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信息内容的多样化等自组织性特性彰显。民众的高度参与和自组织程度增强,打破了原有媒体中心论或者消息源中心论的认知,肯定了互联网时代一般互联网媒介使用者,即网民参与议程设置建构过程的作用,也由此将整个社会的议程主体按照议程建构的参与分为上位的政府主体、本位的媒体主体以及下位的受众主体,而这正是新闻舆论建构过程的三大主体,同时也是“政社民”新型关系秩序建构的三大主体。网民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对社会议程的建构、对社会共同体意识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还记得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尤其是武汉宣布“封城”之后,政府主体第一时间通过国家卫健委和疫情联防联控小组获得疫情进展相关信息,并将之传递给媒体;媒体通过多样化的信息发布平台将信息及时公布,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知情权益。期间,政府通过“政务微博”等形式,开通“新冠肺炎超话”,使互联网的使用者通过该平台进行意见流的交换并验证官方、媒体信息与通过自媒体所获得信息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引发公共关注与讨论。因此,只有让普通网民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及监管过程中,才能刺激政府或官方机构提升效率。疫情初期,政府被网友指责“疫情信息公开延迟”,在接收到网上有关于此的反映后,政府转变了公开机制,在确保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将可公开的详细信息,精确到新冠病人确诊入院前几时几分去过哪些场所,迅速及时向社会和网友公布,获得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从开工到竣工,媒体一直通过云平台进行“云直播”,通过固定机位的拍摄,将工地施工情况24小时不间断、原原本本地展示给网民;网民实时“云监工”的同时通过评论表达出“中国速度”的自豪感。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责任政府公正公开透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增强了疫情期间群众对于抗疫胜利的信心,而且也发挥了网民反向鞭策监督的作用,这也是“政社民”新型关系秩序模式的核心内涵体现,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可行性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融媒体时代产销合一的受众广泛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的过程,恰是其自组织化特性的充分彰显,其基本途径之一便是各类自媒体的广泛利用。因此,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合理利用并规范自媒体等自组织形式,是有效规范引导自组织价值依归的重要途径,亦是有效引导网络突发事件舆情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刘家昌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