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评论频道
观海潮评丨烟台“双大课间”:扩容又提质 学生体质逆袭进行时

2025-05-13 16:26:35

来源:水母网   张奕



小胖墩、近视眼、体育不及格……现如今,体能差、缺少运动的学生不在少数,为改变这一现状,今年“五一”之后,烟台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双大课间”制度,确保“每天1节体育课”,切实推进“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该制度的实施不仅是对国家“双减”政策的深度回应,更以制度化、科学化、趣味化的创新实践,为破解学生体质健康困局提供了“烟台样本”。

刚性制度:从“软约束”到“硬指标”

为确保“双大课间”制度能够有效实施,烟台将其纳入学校课程表与作息时间表,并建立“课程表审核备案+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双重督查机制。对于挤占挪用体育课的学校,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责任追究”的零容忍处置。这种“刚性执行”的背后,是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

根据心理学研究显示,青少年注意力集中时长约为25-40分钟,碎片化的10分钟课间仅能完成上厕所、换教材等基本需求,而20分钟以上的大课间可真正实现放松、社交和运动。烟台“双大课间”的实施,有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体育活动时间从“弹性安排”变为“法定课时”,学生的运动权益便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打破传统:从“整齐划一”到“兴趣驱动”

“双大课间”制度的实施不是简单延长时间,而是打破了传统课间操“整齐划一”的刻板模式,转而构建“体能天天练+兴趣竞技场”的分层体系:上午聚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柔韧操、跳绳、折返跑等基础体能训练;下午则变身“兴趣竞技场”,开设球类、体操、轮滑、螳螂拳、舞龙等特色项目,让学生在器械操控、团队协作中培养运动技能。构建出体能打底+兴趣塑形的科学运动体系。

海阳大秧歌、螳螂拳等传统技艺,经体育教师改编后成为特色课间操;“小皮球、学校里、马兰开花二十一”传统跳皮筋升级为“皮筋韵律操”,让学生在童谣伴跳中实现运动启蒙与感觉统合训练。双大课间内容的科学设计既避免了“为动而动”的形式主义,又通过“兴趣驱动”解决了学生运动动力不足的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烟台海阳市实验小学在试点一年之后,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6.76%飙升至50.61%。

展望未来:从“时间增量”到“质量升级”

“双大课间”制度的实施,标志着烟台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然而,如何让这一政策真正落地生根,从简单的“时间延长”升级为“质量提升”,仍需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家校协同,形成长效合力。鼓励家庭延续学校的运动习惯,例如布置“亲子运动打卡”任务,让体育锻炼成为生活方式,而非仅仅停留在校园内。

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例如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邀请体育教育专家、优秀教练开展讲座与实操指导;鼓励学校引进专业教练人才,针对特色项目进行专项指导等,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更科学、更专业的训练。

烟台“双大课间”改革的最终目标,不是简单地增加运动时间,而是让体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轨迹。当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在团队中协作、在挑战中突破时,收获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更是坚韧的意志和阳光的心态。(作者 张奕)


编辑:张奕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