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评论频道
看见烟台丨看,海阳敢把航天梦“种”在海边

2025-06-18 08:55:59

来源:水母网   王旭东 吴巧龄



5月19日下午,由烟台海阳总装出厂的谷神星一号海遥五运载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在黄海海域发射升空,成功将天启星座05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当火箭升空在海天之间划出壮美轨迹的那一刻,镜头再次聚焦到了烟台最南端的滨海小城——海阳。

从名不见经传的滨海小城,发展成“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的特色新城,海阳为什么一次次惊艳世界?

时间回到2019年,当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为母港,成功完成我国首次“一箭七星”海上发射任务后,海阳从此迎来了“高光”时刻。烟台市和海阳市两级政府敏锐地捕捉到发展商业航天的战略机遇,并以此为契机,启动“中国东方航天港”建设。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已完成16次海上发射任务,累计将93颗卫星送入太空。

(图文互动)(3)一箭九星!我国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

尽管海上发射卫星好处多,但难度也大。当时,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具备发射能力,为何海阳能从无到有,敢把航天梦“种”在海边?

地理位置释放发展潜能。全国港口众多,但为什么要选择在海阳发射?这就不得不说海阳独特的地理优势。海阳地处黄海海域,位置独立、安全,既能灵活选择发射点位和落区,也能满足小倾角、太阳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另外,从地图上来看,东方航天港的火箭制造园区和发射港区直线距离只有6公里,这就意味着,火箭出厂即可完成发射目标,整个流程下来极大提高了运输和发射效率。

政策效应带来厚积薄发。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一系列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规范不断出台。从顶层设计上来看,“东方航天港”一词三次被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烟台海阳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被列为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烟台出台《培育发展航天(卫星)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将航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加快培育全市航天(卫星)产业生态。从地方实践来看,海阳聚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出台“航天英才”新政18条,组建东方航天港航天产业发展智库,来海阳从事航天产业的人才可享受生活补贴、住房补贴、配偶安置等福利,有了实心实意的激励保障,才能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动能。

产业集群激发协同共振。在东方航天港的规划蓝图上,航天产业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仅在东方航天港“航天大道”上,就串起了火箭制造组团、卫星产业组团、海上发射组团等不同的功能区。除此之外,产业园区内还引进中国长征火箭、星河动力、九天行歌等头部企业,布局起集发射链、火箭链、卫星链、文旅链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烟台市航空航天链上企业已超过70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文旅IP引爆消费潜能。你或许听说过追星、追剧,但是“追火箭”是种什么体验?在海阳海滨,来往的游客不仅可以享受碧波银滩的海景,迎接一天之中的第一缕阳光,还有可能与数公里外海上火箭发射的壮丽景象不期而遇。如今,随着火箭接连升空,海阳成为“追火箭”的热门打卡地,这得益于海阳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航天+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以东方航天港为例,通过打造专业化、沉浸式的航天科普教育馆,不仅能给前来游玩的游客普及航天知识,还能激发青少年的航天兴趣,帮助更多青少年探索“星辰大海”。

过去,海阳航天从无到有,创造了诸多举世瞩目的奇迹;未来,海阳也将在推动中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创造新的惊喜,贡献更多“海阳力量”。

因为,海阳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编辑:吴巧龄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