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评论频道
海上新山东丨跨时空的浪漫与实力 烟台解锁大海“双重魅力”

2025-09-11 14:58:46

来源:水母网   张奕



水母网评论员 张奕

当人们提起大海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浪漫的画面:一望无际的浩渺,是海风轻拂的惬意……古往今来,大海成为历代诗人笔下的常客,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将大海的辽阔与情感的绵长相结合,浪漫而深情;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浪漫意境。

大海的浪漫,是自然之力与人类情感的完美融合。然而,大海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蓝色宝库”。科学研究表明,生命起源于海洋,是所有生物共同的母亲。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海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其无穷的潜力。当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万米深度时,是利用高新技术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当海岛、沙滩凭借迷人的风光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时,当地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当每年9月为期四个月的黄渤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后,烟台各码头上演千帆竞发的壮观景象:3616艘渔船扬帆出海,撒下2025年开海的第一网,对渔民来说,是对大海的敬畏和热情换来的一次次丰收。

说起烟台与大海的情缘,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烟台的白石村诞生了以海上捕捞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文化,到了唐朝,烟台所属登州是通往辽东、朝鲜、日本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北方唯一港口,见证了古代海洋贸易的繁荣昌盛。

烟台拥有1071公里海岸线、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近海生物品种超200种,是全国重点渔区和优势水产品主产区。因海而兴的烟台充分利用大海提供的天然优势,在海洋渔业领域深耕细作,大有作为。

2024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19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超过154万吨。同时,烟台积极推进深远海养殖设施建设,新建深远海网箱6座,累计建成深远海养殖设施24座,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到22处,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这一串串漂亮的数据彰显了烟台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更折射出这座滨海城市以海为媒、向海图强的战略定力与创新活力。

从“靠海吃海”到“智海富海”的现代化转型,烟台的海洋牧场建设开始向智能化、数字化、工程化跃迁,并撬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在产业链上游,全国首个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启动,使烟台成为全球优质水产种质的“中转站”;在产业链中游,深海鱼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城市的获批,推动养殖、加工、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环节深度融合。产业链下游,海洋牧场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长岛“海洋牧场+旅游”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为海洋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从“沿海经济”到“全球配置”,烟台深度融入全球海洋经济网络。与挪威、冰岛等国共建“深海养殖技术联合实验室”,引进先进养殖装备和管理经验;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种质资源交换,推动烟台优势品种“走出去”,拓展了国际市场。2024年,烟台海洋牧场相关产品出口额突破30亿美元,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5%,成为“中国海洋牧场”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从“海防要塞”到“海洋强市”,烟台的蜕变印证了一个真理: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色纽带。当科技与生态携手共舞、产业与文化深度交融、开放与合作并肩同行时,烟台必将在经略海洋的征程中,书写更多“向海图强”的传奇。


编辑:张奕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