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14:11:15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评论员 张奕
9月15日,2025年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云南昆明正式启幕,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启动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这场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宣传周活动再度聚焦网络安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1.23亿人,如此庞大的群体既是网络空间的建设者,也是网络安全的维护者。现如今,在AI浪潮冲击下,如何既破除安全困局,又深耕治理,成为守护亿万网民权益的核心命题。
当网络安全从技术议题升级为国家战略时,如何让14亿人成为“安全共同体”的参与者?2025年宣传周给出了答案:通过“技术赋能+制度创新+文化浸润”的三维联动,让每个网民既是安全防线的受益者,更是安全体系的构建者。
2025年宣传周首次设立AI安全专题论坛,聚焦深度伪造、算法偏见、数据投毒等前沿威胁。在昆明主论坛上,专家展示的“AI换脸诈骗全链条攻防模拟”令人震撼:犯罪分子仅需3分钟视频和500元成本,就能伪造出以假乱真的虚拟身份实施诈骗。而浙江衢州推出的“AI人脸检测工具”,则通过实时分析面部微表情波动,将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7%。这种“以AI治AI”的对抗逻辑,折射出中国网络安全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化的战略转型。
制度创新的活力源于对现实痛点的精准回应。针对中小企业“想安全但不会安全”的困境,2025年宣传周期间,工信部推出“网络安全保险+托管服务”政策包:企业购买基础安全服务后,可获得政府补贴的网络安全保险,一旦遭遇攻击,保险公司将联合专业团队提供应急响应和损失赔偿。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已在广东、江苏等地试点,使中小企业安全投入占比从不足3%提升至12%。
在昆明宣传周主会场,一场特殊的“网络安全成人礼”吸引无数目光:18岁青年在AI见证下签署《数字公民承诺书》,承诺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参与网络暴力、主动保护个人隐私。这种将安全意识融入人生重要节点的仪式,正是中国网络安全文化建设的缩影。在山东省,通过开展“首席安全官培训计划”,要求关键岗位人员每年完成40学时实战演练,2025年已培养专业安全人才1.2万名,推动企业安全投入同比增长35%。
网络安全,看似宏大抽象,实则与每一个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2025年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就像一场温暖的春风,将网络安全的种子播种在14亿人的心田。以此次宣传周为新的起点,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建设中来,让网络空间成为充满信任、温暖与希望的净土。
编辑:张奕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