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7 09:38:53
来源:水母网
□贾书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仅要求乡村经济富起来、强起来,也要求乡村文化建起来、硬起来,农民精神风貌新起来、好起来。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文明根基
移风易俗表面上看是改变村民的行为习惯,实质上是要改变村民价值观念,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群众团体组织作用,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道德讲堂等为载体,以提升党员干部群众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通过道德宣讲、互动交流等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干部群众“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对本村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及时树立、大力宣传,用身边的感人事迹、先进典型引领村风民风,积极培育村民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凝聚理想信念,鼓舞精神斗志,不断传递道德正能量,培育道德新风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同时,广泛发掘、培养乡贤,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退休返乡、打工回乡的有管理能力、有知识、懂技术、有经济头脑的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村教师、经济能人、退伍军人等有助于乡村治理的人,都纳入到乡贤群体中来,凝聚乡贤文化的力量。树立新时代的乡贤典型,利用新闻媒体广泛传播乡贤事迹、乡贤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学乡贤、做乡贤。
注重文化传承,提升内生动力
传统文化是维系乡村传统关系的重要纽带。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政府、村民、企业、社会团体等是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各方准确定位,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形成合力。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传统文化挖掘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民间民俗文化研究,逐步形成一批热心支持和维护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间组织和传承者。可以将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为各民间组织及民间艺人搭设展示、发展的平台,为其创设适宜的“土壤”,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除了继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留独特的地方风韵外,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其输入时代的新鲜血液,赋予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以新的内涵,从而使农村传统民俗节日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节拍,为更多人所接受,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另外,可以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挖掘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加强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培育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完善文化设施,助力文化惠民
建立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文化建设的多元融资机制,形成政府、企业、民间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投资文化建设事业的局面,以有效解决由于单纯依靠公共财政投入而造成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经费短缺的问题,并最终逐步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资渠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发展态势。建立完备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加大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好、运用好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站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图书阅览室、影剧院、文化广场、网络服务中心等文化设施。利用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多样的传播渠道和多彩的文化产品,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一方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可以组织调动当地的农民艺术家,积极参与文艺创作和演出,组建优秀的农民演出队伍,促进农村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坚持破旧立新,引领文明风尚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一定要从不良习俗管起、抓起。要积极排查整治农村不良风气。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黑恶势力、聚众赌博等问题的监管和打击力度,震慑不良风气,倡导文明新风。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的作用,由村民共同参与制定村规民约等,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划定红白喜事标准和规模,让村民有规可守,倡导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提倡移风易俗,文明办事。通过开展“文明乡村”“五好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时尚的文明乡风,倡导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促进农民文起来、风尚好起来。也可以尝试组织开展乡风评议会,用乡贤引领民间舆论、用群众评价引导社会风气,积极褒扬社会新风,反对不良现象,让不文明现象无所遁形。
(作者单位:中共莱州市委党校)
刘家昌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