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评论频道
理论前沿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里程碑意义

2022-11-07 09:38:53

来源:水母网  



□逄晓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于小康的美好梦想,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历史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明确和设立的一个阶段性目标。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一词。他指出:“我们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小康”作为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提出到二十世纪末力争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作出进一步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实施了以三大攻坚战为突出任务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卓越实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不断提升、内涵不断拓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不断完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全面而坚实的基础。一是为实现物的现代化奠定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首先是我国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物的现代化不断提升,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物质基础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一系列在物的现代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二是为实现人的现代化奠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各项建设事业,主体意识、现代观念、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人的现代化基础。三是为实现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领导人民逐渐形成并发展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大提升了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打破了只有遵循西方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偏见,破除了“全球化=西方化,西方化=现代化”的思维定势,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刘家昌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