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期

盲道彰显的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2022年04月29日 17:54:16

水母网首席评论员 姜春康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细节决定成败。譬如盲道,为特殊群体而设,浸透人文主义关怀。而在城市内,盲道被占用现象仍存在。连日来,“烟台民意通”记者对盲道给予强烈关注——芝罘区,市府街附近几处盲道被当成了停车位,纷纷被私家车“霸占”;牟平区,有人在盲道上随意停车或摆摊售卖,阻碍了特殊人群出行;开发区,出现近百米盲道变身“停车场”;福山区,部分道路盲道因车辆乱停乱放被挤占等。

盲道是专门为盲人而设的“指路针”,是盲人的“眼睛”,特殊设计尽显“良心”。任何人和组织都无权“占用”。这不仅是法律赋予的保障盲人的权利,更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换言之,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盲道都是社会公共产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容不得任何人“践踏”。

盲道,为盲人方便和安全设置,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亦是城市软件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盲道虽小,意义却很大,其体现着城市温暖,丈量着文明尺度。资料显示,1991年,北京市政府为解决橡胶五金厂200多位盲人职工上下班的问题,在海淀区铺设了盲道。这是我国城市中出现的第一条盲道,它拉开了我国城市建设中增设盲道的序幕。

如今,盲道已成为每座城市建设的必需,但实际发生有关盲道的种种问题,却让城市形象渐露尴尬,人性化温暖也随之被稀释。

维护城市盲道,体现立体关怀。首先,盲道设置应当合理。个别城市出现了盲道中间有一根电线杆,盲人不小心就容易撞上。更有甚者,有城市盲道令人惊心——盲道竟直接通向河里!如此设置,不仅暴露城市规划者不负责态度,更涉嫌违规。其次,我国多项规定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占用盲道”,此条也作为强制性条款执行。当然,任何制度若无有效执行,只能是拳打棉花,效果甚微。

盲道亦如此。要让城市乱占盲道现象“失踪”,而不是星星点点出现,一要靠市民自觉和监督;二要靠城管、交警等职能部门辅以严厉监管和处罚,并畅通举报通道。城市文明,需要宣传和狠管两手抓,两手硬。

城市盲道栓系的不仅是城市文明,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良心”。希望被曝光的相关单位能迅速整改到位(福山区已整治),也希望乱占的市民能自觉“承让”,更希望全社会关注盲道被占现象,群策群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盲道发挥应有作用,散发出浓郁的城市文明芬芳。

专栏策划:高春宽  责任编辑:刘家昌

评天下事,瞰人间情。
评瞰天下,老姜说话。
为民发声,掷地有声。
这里是水母网打造的原创评论专栏——评瞰天下。
大家好,我是老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