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鞭炮声,生活更清新
2022年02月06日 17:32:00
水母网首席评论员 姜春康
据水母网报道,农历正月初五“财神节”,民间有放鞭炮“破五”习俗。虽然今年缺少了鞭炮声,但福山区河滨广场的花灯营造了一幅火树银花的景象,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感受“低碳”春节的别样“年味儿”——“我感觉不放鞭炮挺好的,不污染空气,也减少事故,带着孩子出门也放心。”市民王兴平特意驱车从莱山区到福山河滨广场看花灯,每年春节看花灯已经成了他们一家的习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否燃放烟花爆竹,一直成为市民关注话题。
当前,公众越来越有这样一个共识——过年过节讲传统文化,更要讲文明。
而对于烟台而言,2022年的春节格外不一样。
这一年,烟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21年底,新修改的《烟台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将芝罘区等九区,海阳市等六市的建成区,列为禁止燃放区。同时,在这些区域内,也禁止销售、储存烟花爆竹。
2022年春节,是《条例》修改后的第一个春节,没有了爆竹声声,整个除夕夜也是一片安静祥和。
对一些市民而言,略有不适应,但更多人给予支持。比如市民刘先生这样说——往年鞭炮那个烟味太大了,就跟个战场似的,空气里弥漫着太浓的那个烟火的味道,今年鞭炮停放了,空气也好了,大家休息也能休息好了,环境我们感觉也改善了好多,空气也好了。
实际上,“禁放”,已成为全国一些城市的常态动作,主要与空气污染有关。以南京为例,新规定将 “春节期间有限开禁”调整为“常年禁放”,考虑的就是污染问题——有实验数据显示,燃放一挂1000响的鞭炮,就能让实验区域的PM2.5颗粒物瞬间升高66倍。这让禁放成为不少城市的选择,自然可以理解。此外,燃放烟花爆竹也容易引起事故,给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虽然燃放烟花爆竹是欢庆传统节日的重要方式,但是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城市环境污染,带来火灾隐患,还可能造成炸伤,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烟台之文明,靠市民努力呈现。对燃放烟花爆竹进行规范,是一场安全、环保与传统、习俗的交锋。
——2022年除夕当日,全市火灾警情较上一年大幅下降,锐减200起。据统计,2022年除夕当天,烟台消防共受理警情76起,其中火灾扑救69起,抢险救援4起,社会救助3起。2021年除夕当天,烟台消防共受理警情273起,其中火灾扑救269起,抢险救援3起,社会救助1起。
——虽然实施“禁放令”,但开发区的年味依然浓厚,街道两旁的行道树上挂起的彩色灯球、红灯笼等新年装饰品,把城区装扮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据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统计,截至正月初三,全市未接到一例鞭炮伤,而往年春节七天,全市120急救系统平均要救治50例鞭炮伤患者,可以说今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减少了相关伤害事故发生,保证了市民度过一个安全、祥和、快乐的春节。
——往年的春节假期里,在高峰期市区每天需要清运80吨左右鞭炮垃圾,平稳期每天也要有50吨左右的鞭炮垃圾,今年大街小巷不见鞭炮垃圾,环卫工人工作量大大降低,城市整洁度大大提升……
各种数据和情况对比说明,烟台正在大力营造文明、守法、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新风尚。
当然,让城市更清新、环境更美好,需要全体市民一起努力,一起保持,一起坚守。只要大家都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自己对清新空气、美丽环境、健康生活的诉求落实到不放一串炮、少开一天车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上,我们生活的家园就会更宁静、清新、安全、和谐。
专栏策划:高春宽 责任编辑:刘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