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维权,喊得响更要真的打
2022年03月15日 14:58:25
水母网首席评论员 姜春康
当前,一边防控一边发展,成为了城市发展主旋律。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疫情之因,让今年的3·15变得不一样,更加厚重,更加有现实意义。
今日,据YMG全媒体报道,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打假典型案例。
3·15维权,喊得响更要真打。
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组织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民生领域“铁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类专项行动,全年全市共办理各类案件9646件,移送公安机关24件,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为推动烟台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执法支撑和坚实的市场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前几天,烟台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2021年消费投诉十大热点。2021年,全市投诉问题比较集中的分别是预付式消费、私家车销售、教育培训、装饰装修、家电售服、物流服务、电信服务、老年消费、物业服务等消费投诉热点。
无论哪种,都需要打,都需要打到实处、打到痛处。
出重拳维护消费者权益,责无旁贷。
“3·15”的精髓,不光在喊,更在打。
以往,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3·15”成了集中投诉、集中宣传、集中处理问题的特殊“工作日”, 这恰恰说明,消费者平时的一些投诉并没有彻底解决,他们也寄希望于集中投诉,期待更大力度被重视、被解决。
对消费者而言,集中投诉的背后,也隐藏着对平时问题解决的些许不满,而表现出对“3·15”的渴求;对商家来说,近年来有些“3·15”活动脱离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宗旨,成为部分企业“挂羊头卖狗肉”的机会——产品推销者有之、品牌作秀者有之……
我们期待天天都是“3·15”,维权既要喊更要“真打”。
比如一些商家总喜欢“耍花枪”,喜欢用“优惠”“打折”甚至是“免费”之类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词为噱头刺激消费者,似乎一写“最终解释权”,就将促销活动演绎成“为所欲为”的“得心应手”了。
对擦边球的商家,若对他们的监管若不“狠”,他们就变本加厉带着镣铐跳舞。
因此说,立法和执行应该硬起来。
我们呼吁:
首先,消费者提起神瞪大眼,别“惯”着那些不良商家。该问清楚就问清楚,该要发票就坚决要,受到侵害该投诉就投诉。
其次,我们提醒商家,请别把“3·15”当成一个筐,不要打着旗号蹭“3·15经济”的光,左拉右扯转着圈“忽悠”,啥东西都向里装。
再者,管理部门在平时多下功夫,让侵害消费者的行为被“掐”死在平时的萌芽中。
一言蔽之,3•15维权,口号要喊得响,更要真的打。
专栏策划:高春宽 责任编辑:刘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