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设施不该成摆设
2022年07月07日 10:07:23
水母网首席评论员 姜春康
城市文明,在于细节。据“烟台民意通”记者报道,我市一些行人宁愿冒险违法穿行马路,也不走近在咫尺的地下通道,致使便民工程“没用好”。
便民设施不该成摆设。第一层含义就是市民不该让其成为“鸡肋”。除了尴尬,也易引发法律问题。如在无斑马线路段,行人若随意穿越马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且其他当事人无违章行为时,行人就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即便不出现交通事故,不通过斑马线横穿马路也是违法的。同时,文明出行不仅彰显个人素质,也折射城市文明指数。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既是法律需要,也是文明需要。
第二层含义,剑指城市治理水准。对任何城市来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契合时下语境。譬如,卫生间被锁住或被私人占用、社区服务站长期闲置、公共自行车坏了无人使用等情况的出现使得不少便民设施沦为“僵尸”,无法发挥其应有功能。
便民措施,重心自然该是便民。“僵尸”设施不仅造成浪费,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一些部门“只管建”的懒政来。如此现象,在一些城市并不鲜见。那些不好用的“设施”和闲置无异,有的则“为民添堵”——如扬州市高邮市区一条路上新添置了10多个公交站牌,但站牌全部高达2米以上,且字迹非常小,乘客很难辨认清楚,这引起当地居民不满,有人戏称“这是专门给姚明设计的”。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体现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更体现着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准。因此说,不让便民设施成摆设,既关乎市民切身利益,更关乎城市管理艺术。
当前,我们生活的城市时刻发生着改变,公共设施的建设,有的是大动作,有的是“小新鲜”。但无论哪种,都需有长远意识。从小处看,便民设施体现为民服务程度;从大处看,展示城市文明“软实力”。市民如何合理用好,相关部门如何管理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专栏策划:高春宽 责任编辑:刘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