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遭索赔,不啻为黑色幽默
2021年12月30日 10:27:22
水母网首席评论员 姜春康
评天下事,瞰人间情
评瞰天下,老姜说话
为民发声,掷地有声
这里是水母网打造的原创评论专栏——评瞰天下
大家好,我是老姜
本期是【评瞰天下】第390期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一名女大学生,遇到一位跌倒的老人,扶起老人并护送到医院,垫付医疗费1000元。本想留个美名,却不料老人的子女到医院后,老人一口咬定是女大学生撞到了她。垫付的1000元不仅不给,还讹了大学生5000元。后学生报警,经警察调取事发地段的视频监控,老人确属自己跌倒,老人及子女向大学生道歉,该学生不接受,坚决要求以诈骗罪追究讹人者的刑事责任。
面对这样一个近几年屡屡引爆网络的“扶不扶”问题,真有必要评一评。
无独有偶。
南通一小伙在网上爆料称,他骑车经一超市门口时,看到一骑电瓶车六旬男子在途中摔倒。他忙将老人送去了附近医院。然而,伤者儿子赶到后,拦着不让他走,还要求他出钱给伤者治病。交警调查证实老人是自己摔倒的,还小伙清白。
其实,自从南京彭宇案后,“扶不扶”引发的巨大的社会诚信和见义勇为危机,这几年不时引发全民讨论。
这样的消息,着实让人堵得慌。扶老人遭索赔,不啻为一黑色幽默。
“扶不扶老人”的命题,曾经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持续困扰着国人,“扶老恐惧症”则如幽灵般跳将出来成为一个“魔咒”干扰公众,就连卫生部也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原本很简单的“见到老人就帮扶”的话题,怎么就成了问题?
扶老,本来是道德层面的事,如今越来越涉及到了法律层面。可以肯定的是,“讹人”的被扶老人以及要求索赔的老人家属越多,传递出来的负能量就越多,社会风气就越容易被搅浑,从而出现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效果,导致不少人在风险收益分析的抉择中停下援手。这种“恶”,远远超过“不扶”本身。
被扶老人和家属不但不感激,反而索赔的举动,既让做好事者心痛,更污染好的社会风气。
在杭州,甚至有个老人假摔十多年被称“假摔帝”。在民间弥漫“扶老恐惧症”的当下,“假摔帝”是十足的“负能量载体”。“职业假摔老人”的出现,更是“扶老问题”的典型个例,他把假摔当“生意”的行为让人心生排斥感,其做法无疑深化了“扶老恐惧症”,市民见了他就躲的黑色幽默一旦蔓延起来,定会波及到其他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所以说,假摔老人的“坏”,在于他们“恶”的传染力会将正能量推至逼仄墙角。
一个又一个好心扶老却被索赔的案例,就像一把把尖刀刺到社会肌体内。
正视他们并寻找好的突破路径,是当务之急。
要知道,任何社会风气,都是由人人构建的,同时反哺给人人——今天你“扶老人恐惧”了,明天别人扶你可能也恐惧,围观冷漠的结果,可能换来每个人被围观冷漠。因此,在法律基础上重塑道德,并坚持从我做起,或许是破解冷漠路人困境的一个办法。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路人们在“想帮”与“不敢帮”之间的思想挣扎,绝不能仅用“道德滑坡”简单概括,更不能一棒子打死路人们。
毕竟在依法治国的当今社会,要想唤醒冷漠路人伸手的勇气,必须依靠法律之手,如建立助人者免责制度、讹诈者追究制度、见义勇为者纳入社会保障机制等。
扶老人遭索赔,不啻为一黑色幽默,仍然值得深思。
专栏策划:高春宽 责任编辑:刘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