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期

学国学当取精华去糟粕

2021年01月15日 13:25:00


水母网首席评论员 姜春康

评天下事,瞰人间情。

评瞰天下,老姜说话。

为民发声,掷地有声。

这里是水母网打造的原创评论专栏——评瞰天下。

大家好,我是老姜。

本期是【评瞰天下】第26期。

烟台市民王先生最近几天特烦躁,因为他让儿子背《三字经》和《弟子规》,结果儿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脑袋根本不进斗,竟然“驳斥”:这是毒害他!

像王先生儿子一样被家长学国学的现象,并不鲜见。

该现象甚至被专家强烈抨击——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就提看法称,近几年国学教育“虚火过旺”,他反对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等,他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

关于王先生和彭会长所代表的意见,老姜有话说。

先说彭会长。

反对让孩子背国学,有一定道理,因为随时代发展,国学教育必须和现代公民教育相适应,这没问题。

但认为这就是毒害青少年心灵,有失偏颇,要知道国学中许多思想精髓意义深远,对人有益。

——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如忠孝思想、礼义思想、谦恭思想、尊老爱幼思想、见义勇为思想;

——可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如诗、词、歌、赋、曲;

——可提高适应社会能力,让我们了解中国社会关系,了解中国人的人与人关系,如《孙子兵法》不仅对管理部队有用,对于企业管理也非常管用。《菜根谭》中阐述的做人道理等。

因此,用“毒害”之词一根子打死国学,并不理性。

再说以王先生为代表的家长或学校。

他们强制孩子或学生背国学,而忽视了孩子或学生并非圣贤,辨别是非能力并不强。

换言之,国学中有优秀的东西,同时也有与时代发展并不太符合的所谓“糟粕”,让孩子或学生死记硬背全盘记忆,并不利于他们的良性吸收,也并不符合教育理念。

鲁迅先生都说过,许多东西不能全盘拿来,而是要拿精华,去糟粕。因此,家长和学校让孩子和学生硬性拿过去的东西来套当今的社会,并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思想。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得出结论,国学要学,但死记不妥。

同时,也给教育者提出了一深刻话题:国学,究竟该怎样学?

老姜认为:一,无论怎样学,都要把握传统国学中的东西,是否和这个时代潮流相吻合,不能狭隘地把国学等同于孔子孟子的儒家学说,也不能不加选择用《三字经》《弟子规》死套硬搬来教育孩子;二,分辨、选择的工作应该交给教育部门,最好由政府出面,如教育部负责编著适合当前中小学生乃至于大学生的国学读本,做这件事,善莫大焉。

专栏策划:高春宽  责任编辑:刘家昌

评天下事,瞰人间情。
评瞰天下,老姜说话。
为民发声,掷地有声。
这里是水母网打造的原创评论专栏——评瞰天下。
大家好,我是老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