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期

挺身而出,烟台拒绝冷漠!

2021年05月07日 14:17:00

水母网首席评论员 姜春康

评天下事,瞰人间情

评瞰天下,老姜说话

为民发声,掷地有声

这里是水母网打造的原创评论专栏——评瞰天下

大家好,我是老姜

本期是【评瞰天下】第152期

见义勇为,是“正气烟台”底色。

YMG全媒体记者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救人!这是他们做出的共同选择》,令人感动。

焦子麒和同事们在烟台海边见到三人深夜落水,一起救人,他在水下托举半小时,浑身被划伤;流浪汉举起的水泥砖下,林岩松救出三位老人,自己头破血流……据了解,焦子麒是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职工,此行与同事们一起来到烟台调研。而林岩松则是福山一名出租车司机。

为救人挺身而出,焦子麒和两个同事们以及林岩松,用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含义。见义勇为者满怀正义、正气,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不为利,不为名,他们救助他人,是对社会真、善、美良好秩序的捍卫。

探讨见义勇为话题,很有现实意义。老人在街头不慎摔倒,面部鲜血直流,扶不扶?在烟台街头,颜剑春和王树新这两名见义勇为的市民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当然要扶!对于王树新,烟台市民并不陌生。2015年5月27日,面对凶神恶煞和警察沈成磊搏斗的歹徒时,他不顾个人生命危险毅然冲上前见义勇为。

烟台,是一座拒绝冷漠的城市。曾经轰动一时的“小悦悦事件”,如重棒击打人心——18个路人如影“飘过”背后,是活生生的冷漠,这种冷漠的背后,有着不能言说之痛,是社会的集体悲哀。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扶不扶老人”命题,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持续困扰着国人,“扶老恐惧症”如幽灵般跳将出来成为一个“魔咒”干扰公众,就连之前也有部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在烟台,无论面对疯狂歹徒的挺身而出,还是面对摔倒老人的紧急扶起,还是海边和路边救人的毫不犹豫,彰显的既是好心市民内心的“善”,又是他们作为城市一员本能的“义”和“勇”。他们用行动证明,见义勇为,就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

伸出援手的帮扶,比冷漠的围观更高尚,更有力量。

在烟台,曾发生过护士警察一起急救外卖小哥的事,从小处说是他们人格的展示,从大处是诠释城市精神的义举。面对意外,他们挺身而出而不是袖手旁观,这样的帮扶更能生动呈现“烟台好人”的风貌。

在烟台一中本校门口,也曾发生过学生、女警、司机等烟台市民一起救摔伤老人的事,“群体救老”范本的出现,真实回答了“该不该扶老”这个原本不该纠结的话题。

是社会坏了吗?是人心坏了吗?烟台市民告诉人们,人心没坏,社会也没坏,坏的只是“个别人坏了一锅粥”而已,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就放弃扶老,就远离救老,就站在文明的边缘纠结着不愿前行。

烟台,需要更多挺身而出的见义勇为者。善心每天都在萌芽,善举每天都在发生,面对摔倒老人勇敢站出来,生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老人的境遇都可能是我们自己。老人摔倒大家“扶”,城市才会充满正能量。

每个见义勇为者,都是行走着的“烟台好人”。

“烟台好人现象”,是对我市取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荣耀的最好呈现;众多见义勇为者的出现,是烟台七获“全国综治奖”四捧“长安杯”的有力印证。

这些,都绝非偶然而是必然,不仅是个体行为更是社会现象,这也恰恰是我们讨论的价值所在——每个人的善行,都是对城市文明的“反哺”,都是对冷漠的有力拒绝。

专栏策划:高春宽  责任编辑:刘家昌

评天下事,瞰人间情。
评瞰天下,老姜说话。
为民发声,掷地有声。
这里是水母网打造的原创评论专栏——评瞰天下。
大家好,我是老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