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期

让“城乡融合”插上智慧翅膀

2021年12月04日 08:10:00


水母网首席评论员 姜春康

评天下事,瞰人间情

评瞰天下,老姜说话

为民发声,掷地有声

这里是水母网打造的原创评论专栏——评瞰天下

大家好,我是老姜

本期是【评瞰天下】第370期

城乡融合,承载的是时代向前快速发展的步履铿锵。

据《烟台日报》报道,近日,我市正式公示《烟台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烟台城区年均增长3-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到203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8左右。

让“城乡融合”插上智慧翅膀,需要实打实的政策,需要坚持不懈的落地实践。

好消息是,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市将通过实施加快非户籍常住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构建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与布局,推进市域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未来城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整体智治现代化治理体系等途径,努力打造山东省城镇村协调发展标杆地、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规划》高屋建瓴,干货多多。

对城乡融合而言,点点滴滴努力都值得点赞。

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这意味着烟台城乡融合逐渐走向快车道。而更关键是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前者是目标,而且则是实打实的福祉。

比如,长期以来,因传统户籍制度拘囿,户口成了限制外来务工人员扎根城市融入城市的高墙——他们身在城市,却享受不到相应待遇,他们只能抱着农村身份,看着城市人的各种政策福利徒增艳羡。全国可能统一居住证,以及烟台也将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则意味着在城镇化暖风的吹拂下,更多的农民将“变身”市民,他们将和烟台市民一样享受同城待遇,他们的子女也将跟城市少年儿童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共同成长、和谐相处。

改革户籍制度,意义深远。打破限制,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平等中找到归宿感,而不是深被“局外人”困扰,不仅体现保护、关怀和尊重,更是大势所趋的善治之举。要知道,农民工建设添砖加瓦,流泪流汗,GDP增长中浸透着他们的辛苦付出,同样规规矩矩地为城市发展贡献着税收,仅仅就因为户口原因,就将他们和子女“隔离”,并不公平,同样,让他们享受城市“反哺”的恩惠和福利,也同样不过分。

在烟台,前一段,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10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0月9日。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速城乡融合,烟台走在前列。

最值得一提的是,烟台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创新,主要创新点是改变了过去农村人口单一的“乡—城”单向流动模式,按照“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原则,探索实施城乡双向流动制度。

和以往全国各地出台的一些政策,如取消暂住证、让农民工入保等相比,烟台的这一小步,迈开了双向流动的一大步。取消暂住证制度,有助打破户籍阻隔。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既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需要,更是实现社会公平需要,能打破以户口为藩篱的传统户籍制度。

真正实现城乡融合,需要双向真正流动、有效流动、高效流动。换言之,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既要保障进城落户农村人口合法权益,也要畅通入乡返乡落户渠道、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就好比“农民工”成了许多进程务工人员的称谓,实际上他们是农村户籍,却干着工人的活,“农民”是身份,“工”是手段而已。城乡双向流动之后,大家都是“城乡人”,除了身份融合,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等逐步均等化,自然而然,城市就会更加有机融为一体。

让“城乡融合”插上智慧翅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专栏策划:高春宽  责任编辑:刘家昌

评天下事,瞰人间情。
评瞰天下,老姜说话。
为民发声,掷地有声。
这里是水母网打造的原创评论专栏——评瞰天下。
大家好,我是老姜。